首页

中国sm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8 10:47:31 作者:南方进入降雨最强时段 东北持续晴热部分地区最高温或超30℃ 浏览量:73887

  中新网宁波9月16日电 题:台胞护送“如意娘娘”中秋返乡记:月圆人团圆

  作者 张斌

  9月16日,离乡近七十载的“如意娘娘”金身于中秋佳节前夕返乡省亲,被安放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海神庙,吸引民众前来祈福。

  “月圆人团圆。这是‘如意娘娘’第二次回到故乡,让我们特别感动。”护送“如意娘娘”金身返乡的台湾富冈新村代表柯受雄说。

  民间相传,“如意娘娘”是“妈祖娘娘”的姊妹,数百年来一直是石浦人的海上保护神。

  时间回到1955年,石浦镇渔山岛的四百多名村民迁往台东县富冈新村,并把代表石浦海洋民间信俗文化的“如意娘娘”金身请去,富冈新村也因此被称为“小石浦村”,石浦后裔达2000余人,如今仍有百余户人家居住。

  更宝贵的是,2007年,富冈新村村民护送“如意娘娘”金身回到石浦镇认亲,并举行祈福祭典仪式。此后,两岸同胞常举行祈福活动,“石浦——富冈如意信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参与下延续至今。

9月13日晚,在石浦镇海神庙,台胞柯受雄为“如意娘娘”金身整理衣冠。张斌 摄

  今年9月13日晚,跨越海峡,历经三十多个小时舟车劳顿,“如意娘娘”金身时隔十余年后再度被护送返乡。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有渔民满载而归、平平安安。”当晚的迎接仪式上,柯受雄与同胞们虔诚祈愿。

  翌日,妈祖如意文化交流活动开启,台胞李春振作为代表,将盖有台湾八十八个宫庙祈福灵印的卷轴赠予海神庙,并由两岸同胞一起盖上海神庙的祈福灵印,象征着融合与圆满。实际上,这间供奉“如意娘娘”的海神庙,也是由石浦的两岸同胞共同捐资建成。

9月14日,两岸同胞护送“如意娘娘”金身,穿过石浦村道前去参加妈祖如意文化交流活动。张斌 摄

  接着,台胞们护送“如意娘娘”金身,一路从海神庙穿过村道,与当地天后宫的“妈祖娘娘”金身在渔港之畔相遇。现场自发而来的民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更不乏中青年人身影。人们共同祭祀祈福,传承数百年来延绵不断的善念。

  负责海神庙日常事务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韩素莲介绍说,眼下正值中秋,又逢当地开渔时节,“如意娘娘”金身返乡契合了沿海民众对美满如意的向往,因此,妈祖如意文化交流活动广受老百姓欢迎。

  柯受雄受访时表示,护送“如意娘娘”金身返乡的台胞,不少都是古稀之岁的老人,近几日也会与他们在石浦镇的亲人相聚,这亦十分难得。

  “老人们出远门不容易,这次是因为护送‘如意娘娘’才回来。下次他们再和大陆的亲人相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体还允不允许。”柯受雄说。

  此行,柯受雄的儿子柯有骏一直拿着手机,记录长辈们护送“如意娘娘”金身回乡的全程。近十多年来,他在宁波市镇海区兴办企业,已完全融入大陆发展。对自幼在台湾面朝“如意娘娘”金身祈福,吃着石浦家乡菜长大的柯有骏而言,宁波和台东都是故乡,早已不分彼此。

9月14日,在石浦镇海神庙,参与活动的两岸同胞合影留念。(象山县台办供图)

  作为富冈新村村民的代表,柯家几代人都秉承着故土情结,长期参与“石浦——富冈如意信俗”的延续,乃至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交往。

  柯受雄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受其影响,没有忘记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举办妈祖如意文化交流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让‘如意娘娘’身上的善念和孝道文化能够延续下来、传播出去。”(完)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茶香墨韵,遇见喀什”中韩缘文化节在韩国水原举办

三是以更实举措抓紧改革落地。落实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围绕治理改革、功能改革、模式改革、机制改革、数字化改革和国际化改革等方面,积极谋划推进集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问题。

沪昆铁路贵州段上下行1400公里线路大修完成

做磁浮的梁 架传承的桥(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今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南开大学团队介入式脑机接口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地处云南省最南端,是我国通往老挝的国家级陆路口岸。2022年4月,云南省决定由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昆明市统筹推进园区规划编制、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

宁夏银川举办2024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双选会

而作为中秋节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月饼象征着大团圆。在现存文献中,月饼一词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到了明朝,已经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